臺灣都市人口密集,都市環境又以住宅區佔了大部份,住宅是真實的日常生活環境,但所受到的關注卻微不足道。都市的住宅環境是由若干個體建築及其戶外空間所組成。在都市空間的層級,如果對區域環境有清楚的遠景及設計準備,則建築設計可以落實,這是促成都市的新陳代謝,並漸近改善住宅區環境的契機。在這樣的思路下,都市的住宅填充(urban in-fill housing),應該注意下列幾個議題:
1.由公共到私密空間的串接及層次界定。
2.集中的開放空間,增加建築間的緩衝(buffer)區帶。
3.物理環境的對應與自然的通風採光。
4.在協調整體環境的前提下,處理建築的造型及立面表情。
本案北側以6米巷道鄰接和平公園,基地面寬約13.5米,深度約15.5米,形狀近似方形。本案視基地為和平公園空間的延伸,在前院及居住單元內引入公園綠意,是主要的設計考量。在錯層的建築型態下,為讓北向立面通透,設計上以一種類蒙德里安畫作的分割方式,處理各樓層落地窗,並將立面語彙整合統一。東西向立面以木格柵包覆了柱樑外推的空間,使整體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築量體及未來可能形成的垂直綠牆,最後輔以石材與清水混凝土共構的灰色基調表面。面對和平公園的綠意景緻,透過玻璃映射的婆娑樹影與木格柵的自然調性,本案期望對於都市住宅及景觀帶來一種平易的價值及對環境友善的態度。